close

宋依璇,育有兩女,蕾姊三歲一個月、晴晴一歲三個月。生完第一胎的依璇在產後一年多發現自己得了產後憂鬱症,經過醫生治療和自我調適,現在已經走出陰霾,希望以自身經驗提醒大家,如何預防和面對「產後憂鬱症」。

10.JPG

「我從來沒想過我這麼樂天、這麼積極正面的人也會得產後憂鬱。」這是依璇說的第一句話。很多媽媽都跟依璇一樣,個性活潑、樂觀,還很喜歡小孩,根本不覺得自己會跟「產後憂鬱」劃上等號。但生完孩子後有可能因為賀爾蒙的變化、身材走樣、睡眠不足、生活改變等等各種原因,造成產後情緒低落,甚至產後憂鬱。

02.JPG

「蕾姊在兩家人的期待下出生,可以說是被所有人捧在手掌心。我花費所有精力照顧、陪伴她,從飲食起居到生活大小事的細節都非常注意。『每天喝的奶量』、『手摸過的東西』、『穿著打扮』,每件事我都謹慎小心,甚至連爺爺奶奶陪蕾姊玩,我都會站在一旁監視。」或許是太勞累,也或許是生活重心大轉變,依璇開始失眠,情緒也越來越焦慮,但她不以為意,認為「應該就是太累了吧!」依璇提到當時老公常常出國出差,有時離開長達一個多月,如果去到偏遠落後的國家,甚至連電話和訊息都沒有。「低落的時候沒有人在旁邊支持,很容易像我一樣,心情越來越差。」依璇說。

09.JPG

一年多過去,狀況沒有好轉,甚至變更嚴重,那時依璇懷上了第二胎。懷孕期間,她開始覺得小孩很煩、對任何事情都沒有興趣、個性也變得易怒不耐煩。妹妹出生後,依璇整個人就爆炸了,她說:「晴晴出生後,我變得脾氣非常暴躁,我沒辦法睡覺、嚴重失眠、還會出現幻覺,我開始酗酒,還有──我有想傷害小孩的念頭。長達半年多時間,我覺得全世界人都對不起我,小孩拖累我。到最後,我想抱著孩子們往下跳。」

04.jpg

出現了自殘的念頭,依璇知道自己生病了,決定去看醫生。她把所有不敢告訴別人的想法,全部跟醫生傾訴。「我想用力打小孩」、「我討厭我的身材」、「我想離婚」「我想擺脫所有一切,一個人安靜不被打擾。」經過醫生診斷,依璇「產後憂鬱症」已經八個多月了。

01.JPG

「我開始接受藥物治療,不過吃藥只是壓抑住情緒,晚上睡覺還是要另外靠安眠藥,常常小孩哭沒有發現。」治療了一個多月,控制得還算順利,幾乎沒有太大的情緒反應。依璇說:「我開始停藥,決定用自己的方式去克服。我喜歡做菜,於是我買很多食譜研究各種料理;我喜歡喝一杯,於是我放鬆自己不再時時刻刻緊盯孩子們不放。老公也很幫我,無論是找醫生,或是提早下班陪我,他都很用心陪我慢慢復原。」

03.JPG

從發現自己產後憂鬱到現在將近半年,依璇知道心裡慢慢放鬆了!直到今天為止,她幾乎每天做菜,也常常跟朋友聚會。雖然偶爾還是會情緒不平穩,但透過興趣來轉移注意力,狀況已經比前陣子好轉太多了。依璇說:「我不要再忘記自己了!」

05.jpg

其實很多媽媽都跟依璇有相同的經驗,第一次帶孩子,生活出現太大的變化,造成產後情緒低落。據統計,有五到八成的媽媽會經歷產後情緒不穩,其中有一到兩成的媽媽會產生產後憂鬱症,大部分發生在第一個寶寶出生後。如果在產後出現失眠、焦慮、食慾不振、情緒起伏太大,甚至有傷害自己或是寶寶的想法,請一定要立刻尋求醫生協助。

08.jpg

除了看醫生,產前的預防也相當重要,除了多學習育兒的知識,也要和先生一起了解產後憂鬱。產後充分休息,避免太多人打擾,尤其是敏感問題(育兒、經濟、身材恢復等等),容易造成媽媽精神狀況不穩定。最重要的就是家人的支持與陪伴,尤其是先生應多體諒新手媽媽的情緒變化、並且幫忙照顧嬰兒以及做家務。最後就是心情不穩定時,找到適當的出口釋放情緒。如果情緒持續低落,那麼請馬上看醫生。

06.jpg

最後,依璇要告訴大家:「去看精神科,不是神經病!就像感冒需要找醫生一樣。心理生病了,也需要醫生拉你一把!家人朋友的陪伴也相當重要,不管用任何方式:宗教、運動、聽音樂、看電影……讓自己放鬆吧!乾杯!

arrow
arrow

    超模寶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